Page 30 - profile-ok
P. 30

研究群   |   Research Laboratories










                                             網路系統與服務實驗室                                                                              Network System and Service Laboratory











            研究人員                               研究群介紹

           何建明 Jan-Ming	Ho                   網路系統與服務實驗是由八位研究人員組成,包括陳伶志、陳孟彰、陳昇瑋、莊庭瑞、何建                                                 位置追蹤、環境監控,以及其他進階的	e	化服務給旅客們使用。                       experience)已成為一項極重要的系統良窳設計指標。對於必須呈
           Research	Fellow                   明、張韻詩和楊得年。我們共同以使用者為核心的電腦實體服務	(user-centric	cyber-physical	                                                                                    現在使用者面前的電腦系統,不論其系統層面效能指標多好,若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Computer	Science	,	                                                                            2.社會計算研究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services,簡稱	UC-CPS	)為研究主題。我們的研究也涵蓋相關的技術議題,包括行動計算、                                                                                             使用者覺得不愉快,就不能算是好的設計。然而使用者滿意度是
                                             社會計算,和體驗品質管理。                                                                            在社會計算研究領域,我們的研究議題包括開放式地理空間資訊處                        抽象的感覺,無法直接觀察或量測得到,因此,如何讓電腦系統
           莊庭瑞 Tyng-Ruey	Chuang                                                                                                       理和人至運算與社群感知應用等。                                      在任何情況下都能提供讓人滿意的使用經驗是一個懸而未解的開
           Associate	Research	Fellow         虛實系統	(簡稱	CPS)	由電腦、感知器和驅動器構成,和實體世界互動密切。CPS	是新的研究
           Computer	Science,	New	York	University  領域,由嵌入式及即時系統、感知裝置與網路和混合控制系統等領域發展而來。美國國科會                                             	 ● 開放式地理空間資訊處理                                     放問題	(open	problem)。要達到此目標必須解決三個子問題,分
           陳伶志 Ling-Jyh	Chen                 徵求書	NSF-08-611	所述的研究目標為『轉換我們的世界所需要的系統:反應更快的的(例如                                           我們對於在居住環境四周的網路感測系統感到興趣,在這樣的系                        別是:1)如何有系統有效率地量測使用者滿意度,	2)如何描述(模
                                                                                                                                                                                           型化)使用者滿意度與系統層面效能指標的關係,	3)如何自動調校
           Assistant	Research	Fellow         自動避撞)、更準確的(例如手術機械手)、對付危險和難以進入的環境	(例如搜尋和救援的
           Computer	Science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自動系統)的、大規模分散協調的	(例如自動交通控制)、高度有效率的	(例如零淨耗能建築                            統中,網路的連線都是間歇性的,不會經常保持連線,而資料來                        系統參數來達成最佳使用者滿意度。
           Angeles                                                                                                                     源到目的地的點對點路徑很少真正存在,會經常性的連線與斷
                                             )、強化人類能力的、以及強化社會福祉的(例如輔助的和健康照護的技術)』。使用者中心                                                                                                     我們提出一套新穎架構可解決第一個問題,利用兩兩比對(Paired
           陳昇瑋 Sheng-Wei	Chen                的裝置和系統則接受使用者的判斷,做使用者要做的事,並按照使用者期待的方式工作。自                                                  線,連線品質好壞落差也相當的大。我們從兩個不同方向來探索                        Comparison)的實驗方式以及檢測受試者答案可信度的演算法,除
           Assistant	Research	Fellow         動避撞、微電力格網管理、機械人自動化、個人輔具與醫院自動化工具等都是	UC-CPS	的實                                              此一問題,亦即網路方法,以及感測方法。在網路方面,我們以                        了減輕受試者實驗進行的困難度,更讓研究者可以透過網際網路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	National	                                                                            分析的方式來模擬整個網路的移動性,並且在這樣的網路中,設
           Taiwan	University                 例。我們執行中的	UCAADS	(User-Centric	Automation	and	Assistive	Devices	and	Systems,使              計有效率的資料傳播方法。而在感測方面,我們設計容錯機制來                        邀請廣大的網路用戶們來協助進行實驗。實驗結果證明,研究者可
                                             用者中心的自動化與輔助載具與系統)、「PLASH:使用群體運算之位置感知服務平台與應                                                                                                    以更少的金錢支出,得到來自更多受試者的實驗資料,同時維持實
           陳孟彰 MengChang	Chen                用系統」等計畫都屬於	UCCPS	的範疇。                                                                     在困難的環境下,達成可信賴的感知資料取得,並且也研究有效                        驗資料的可信度。針對第二個問題,我們嘗試基於(低成本的)巨量
           Research	Fellow                                                                                                             省電的方式延長每個感測器的使用壽命。
           Computer	Science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SISARL	的研究重點在於發展平價、高品質的個人和家庭自動化與輔助載具與系統。我們通稱                                                                                 資料收集,以現實生活所觀察到的使用者行為來解決;利用統計方
           Angles                                                                                                                      除了理論上的研究以外,我們也將我們的研究結果實際操作,並                        法,將使用者滿意度指標與諸多系統效能指標(例如延遲時間、系
                                             這些技術為	SISARL,例如智慧型給藥器、自動化家庭電器和各種設計來改善生活品質的機械
           張韻詩 Jane	W.	S.	Liu                人幫手等。其他的SISARL還有增加健康醫療照護品質並降低成本的醫務站自動化工具等。我                                               發展一套真實的系統來提供網路感知服務。事實上,我們已實作                        統處理時間、頻寬等等)以模型來描述,進而實現使用者滿意度的
           Chair	Research	Fellow             們目前的研究與開發成果和開放原碼軟體都放在	SISARL	首頁	(http://SISARL.org/)上。                                    了一個名為	YushanNet	的耐延遲感測系統給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計算及預測,並開啟以統計方法來進行使用者滿意度模型化的諸多
           Electrical	Engineering,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使用。此系統使用了輕便且具低功率及可短程傳播資料的裝置,                        研究。另外,我們也探討第三個子問題(如何自動調校系統參數來
           Technology
                                             PLASH	計畫的目標則在於運用人類群體計算的概念,以支援無線網路位置感知服務應用。群                                               並且利用隨機發生的登山客接觸來記錄並傳播登山客們在山林裡                        達成最佳使用者滿意度):以	Voice	over	IP	(網路電話)為例,基於統
           楊得年 De-Nian	yang                  體計算是一門藝術,運用大量的人類智慧已處理電腦無法處理的問題。位置感知服務則透過                                                  的位置與時間。此系統已被認可且即將被裝置在玉山主峰路徑途                        計迴歸方法,提出有效率的多維度系統效能指標調校演算法。我們
           Assistant	Research	Fellow         無線網路蒐集行動載具的地理位置來提供服務和應用,例如提供朋友或最近的加油站等訊息                                                  中,並且也將成為國家公園裡常態性的服務,用來提供登山客                         以實驗證明不論在何種網路狀況下,其所提出的方法皆能自動調整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等,皆屬於位置感知服務的範圍。我們透過	PLASH	計畫探討結合群體計算和位置感知應用以                                              位置追蹤、環境監控,以及其他進階的	e	化服務給旅客們使用。                      各種系統參數,提供給使用者最佳的語音經驗。
                                             發揮更大的綜效。
                                                                                                                                       	 ● 人智運算與社群感知應用
                                             本實驗室研究的幾個研究議題分別簡介以下。
                                                                                                                                       我們也專注在人智運算和社群感知應用領域。人智運算的涵義即
                                             1.行動計算研究                                                                                  是要將某些電腦運算步驟移轉給人腦來計算,並且解決一些對人
                                                                                                                                       腦來說非常簡單如同是直覺一樣,但是電腦目前卻無法完全解決
                                              我們對於在居住環境四周的網路感測系統感到興趣,在這樣的系統中,網路的連線都是間                                                  的問題,譬如像是影像辨識以及常識推理等。在眾多人智運算系
                                              歇性的,不會經常保持連線,而資料來源到目的地的點對點路徑很少真正存在,會經常性                                                  統中,我們研究的是「有目的的遊戲」(GWAP)這一問題,這樣
                                              的連線與斷線,連線品質好壞落差也相當的大。我們從兩個不同方向來探索此一問題,亦                                                  的遊戲它們利用人們想要獲得娛樂的心態,讓玩家在玩遊戲的同
                                              即網路方法,以及感測方法。在網路方面,我們以分析的方式來模擬整個網路的移動性,                                                  時,產生出一些有用的資料。我們認為,為了更有效率地蒐集人
                                              並且在這樣的網路中,設計有效率的資料傳播方法。而在感測方面,我們設計容錯機制來                                                  類智力,GWAP	系統們必須更有策略性的被設計以及進行。基於
                                              在困難的環境下,達成可信賴的感知資料取得,並且也研究有效省電的方式延長每個感測                                                  這樣的理念,我們設計了一個通用方式來了解	GWAP	系統的基本
                                              器的使用壽命。
                                                                                                                                       性質,並且提出一些系統設計策略來增進GWAP系統的效能,譬
                                              除了理論上的研究以外,我們也將我們的研究結果實際操作,並發展一套真實的系統來提                                                  如資料的品質和數量。此外,我們不但已實作並驗證了這樣的策
                                              供網路感知服務。事實上,我們已實作了一個名為	YushanNet	的耐延遲感測系統給玉山國                                            略在真實世界的	GWAP	系統上的可行性,也將一些可用的原始碼
                                              家公園管理處使用。此系統使用了輕便且具低功率及可短程傳播資料的裝置,並且利用隨                                                  以及資料公開在網路上供研究使用。
                                              機發生的登山客接觸來記錄並傳播登山客們在山林裡的位置與時間。此系統已被認可且即
                                              將被裝置在玉山主峰路徑途中,並且也將成為國家公園裡常態性的服務,用來提供登山客                                                  除此之外,我們研究社群感知系統,並實作了	VProbe	系統,它
                                                                                                                                       可以在使用者每天的通勤路程中,使用新型的智慧型手機來蒐集
                                                                                                                                       使用者的	GPS	資訊與加速度數據。透過分析使用者的行為以及計
                                                                                                                                       算出它們行車的耗油量,使用者們不但可以在各社交平台上(如
                                                                                                                                       Facebook)與其他人溝通互動,更可以分享他門的駕駛經驗、比
                                                                                                                                       較彼此的碳耗量、找出最舒適路徑,並且從朋友身上學習如何駕
                                                                                                                                       駛得讓乘客更感到舒適。透過整合感知系統與社群網路,VProbe
                                                                                                                                       此一系統說明了未來的網宇實體社群系統未來的發展性。
                                                                                                                                     3.使用者滿意度
                                                                                                                                      在電腦系統的設計中,使用者滿意度	(user	satisfaction,	quality	of

      30                                                                                                                                                                                                                                31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