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語法,網站的部份功能在JavaScript沒有啟用的狀態下無法正常使用。

中央研究院 資訊科學研究所

活動訊息

友善列印

列印可使用瀏覽器提供的(Ctrl+P)功能

學術演講

:::

人工智慧:從過去看現在

  • 講者孫瓔 教授 (美國羅德島大學電機、電腦及生醫工程系 ⽣物醫學工程組主任)
    邀請人:何建明
  • 時間2019-12-27 (Fri.) 14:00 ~ 16:00
  • 地點資創中心122演講廳
摘要

「人工智慧」目前很熱門,人們對它未來的發展也充滿期望。人工智慧並非一項新的研究課題,啟始於1940-50年年代,早期的重點在於使用高階程式語言,如Lisp及Prolog,而應用到「遊戲理論」及「專家系統」等技術上,以至1982年的「第五代電腦計劃」,將人工智慧及平行處理做為核心,但至1987年起,人工智慧的研究遇到瓶頸,而導至「類神經網路」的蓬勃發展,1997年IBM 的Deep Blue 擊敗了西洋棋世界棋王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2015年出現的AlphaGO 在圍棋界更掀起空前的震撼,如今己達到14段的棋力,無人可敵。但是人工智慧的核心技術究竟是什麽? 圍棋上的成功能直接應用到其他領域(如自動駕駛車)嗎?目前所謂的「人工智慧」,除了繼續探索機噐學習和知識表示與推理外,幾乎已完全放棄早期的高階程式語言,而廣泛溶入其他各方面的技術,包括信號處理、影像處理、語言處理、模式識別、參數估計、機噐人技術、模糊邏輯、及類神經網路。此演講將報告專家系統及類神經網路應用到醫學影像處理的一些研究成果,並藉其探討人工智慧的技術局限,包括專家系統的演算效率和不可預測性,類神經網路結構、深度、及訓練集的選擇對概括性的影響,鑒往知來,而對於目前及未來的技術發展上,能有比較實質性的評估。

BIO

孫瓔於1978年畢業於台灣大學電機工程系,1985年取得伍斯特理工學院(美國麻州)電機博士。專長雖然是電機,卻一直對生物醫學工程的領域有興趣。自1985年,服務於美國羅德島大學,現任電機、電腦和生醫工程學系教授,並自1996年起擔任生物醫學工程組主任。他的研究領域包括醫療儀器,生醫信號處理,醫學影像系統,生理系統的模型,神經工程,和輔助殘障的器材。他的研究經費來自美國國科會,衛生署,醫院和醫療器材產業。研究成果發表於兩百五十多篇的期刊和會議論文,並擁有七項已閡准的專利。他擔任過醫院和產業界的顧問,並研發了數個為心血管疾病研究和醫學影像方面的專業軟體。他曾訪問過瑞典的林雪平大學(1992)和奧地利的維也納大學(1993)。自2010年起自今,每年歸國訪問國立中山大學,任短期客座教授。孫瓔彈古典吉他多年,最近他和相關科系的教授合開一門「科技與音樂」的通識課程。